描述
服务项目
SERVICE ITEMS
当前位置:

22批次不合格食品!江西发布最新一期抽检信息,涉及方便食品、调味品、餐饮具等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19年第11期 食品安全 抽检信息,涉及7大类食品348批次样品,不合格22批次。其中, 调味品不合格4批次; 餐饮具及餐饮食品不合格11批次; 方便食品不合格5批次; 炒货食品及坚 果制品不合格2批次。
  11批次餐饮具检出大肠菌群不合格
  不合格产品中,有11批次餐饮具检出大肠菌群不合格,具体不合格产品如下表:

公共卫生

  5批次方便食品检出微生物污染超标


  5批次方便食品检出微生物污染超标,分别为:标称桂林周氏顺发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特浓牛奶高钙燕麦片(生产日期/批号:2017-9-15),大肠菌群、霉菌超标;标称桂林智仁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红枣高钙营养燕麦片(生产日期/批号:2018/06/05_ZRFD08),标称桂林智仁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冰糖百合藕粉(生产日期/批号:2018/01/15_ZROE21),霉菌超标;标称桂林智强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手磨浓香黑芝麻糊(生产日期/批号:E 2018/03/12/GL/E18),大肠菌群超标;标称广西大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手磨纯香黑芝麻糊(生产日期/批号:2017/12/21/GL),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超标。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并非致病菌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菌落总数超标可能是企业所使用的原辅料初始菌数较高,或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还有可能是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导致。


  霉菌是用来判定食品加工过程中被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的指标,霉菌污染可使食品腐败变质,破坏食品的色、香、味,降低食品的食用价值。霉菌超标原因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霉菌污染,或者是产品存储、运输条件控制不当导致流通环节抽取的样品被霉菌污染。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大肠菌群超标可能由于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或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受人员、工器具等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有灭菌工艺的产品灭菌不彻底而导致。


  2批次瓜子分别被检出过氧化值、糖精钠超标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不合格2批次,不合格产品为2批次瓜子,分别被检出过氧化值、糖精钠超标。分别为:标称河南开心仁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原味瓜子(生产日期/批号:2018-6-17),过氧化值(以脂肪计)超标;标称南昌正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阿毛香瓜子(生产日期/批号:2017-10-1),糖精钠(以糖精计)超标。


  过氧化值(以脂肪计)主要反映炒货食品中油脂是否氧化变质。随着产品中油脂氧化,过氧化值会逐步升高,虽一般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损害,但严重时会导致肠胃不适、腹泻等症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GB 19300-2014)中规定,熟制葵花籽过氧化值的最大限量值为0.80 g/100g,其他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过氧化值的最大限量值为0.50 g/100g。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在食用过程中需避免食用能明显辨别出哈喇等异味的炒货食品。造成过氧化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原料储存不当导致坚果与籽类的脂肪氧化、生产用油变质,或者储存过程中环境条件控制不当,导致产品酸败变质。


  糖精钠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甜味剂,其甜度比蔗糖甜300-500倍,在生物体内不被分解,由肾排出体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014)中规定带壳熟制坚果与籽类中糖精钠的最大使用量为0.12g/kg。


  除上述不合格产品外,还有调味品不合格4批次,其中2批次鸡味鲜精调味料检出甜蜜素超标,2批次酱油检出氨基酸态氮不达标。分别为:标称金华市鲜家旺食品调味厂生产的鸡味鲜精调味料(风味汤料)(生产日期/批号:2018-03-09//),标称金华市鲜家旺食品调味厂生产的鸡味鲜精调味料(风味汤料)(生产日期/批号:2018-05-22//),甜蜜素超标;标称江西省京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快阁酱油(生产日期/批号:2018-3-1),标称江西省京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特级快阁酱油(生产日期/批号:2018-2-23),氨基酸态氮(以氮计)不达标。
联系达州恒福环境监测服务有限公司
电 话:0818-2378903  
地址:达州市达川商贸物流园区杨柳路116号莱克汽车博览园配件城1号楼3楼1-24号

22批次不合格食品!江西发布最新一期抽检信息,涉及方便食品、调味品、餐饮具等

据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19年第11期食品安全抽检信息,涉及7大类食品348批次样品,不合格22批次。其中,调味品不合格4批次;餐饮具及餐饮食品不合格11批次;方便食品不合格5批次;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不合格2批次。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19年第11期 食品安全 抽检信息,涉及7大类食品348批次样品,不合格22批次。其中, 调味品不合格4批次; 餐饮具及餐饮食品不合格11批次; 方便食品不合格5批次; 炒货食品及坚 果制品不合格2批次。
  11批次餐饮具检出大肠菌群不合格
  不合格产品中,有11批次餐饮具检出大肠菌群不合格,具体不合格产品如下表:

公共卫生

  5批次方便食品检出微生物污染超标


  5批次方便食品检出微生物污染超标,分别为:标称桂林周氏顺发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特浓牛奶高钙燕麦片(生产日期/批号:2017-9-15),大肠菌群、霉菌超标;标称桂林智仁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红枣高钙营养燕麦片(生产日期/批号:2018/06/05_ZRFD08),标称桂林智仁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冰糖百合藕粉(生产日期/批号:2018/01/15_ZROE21),霉菌超标;标称桂林智强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手磨浓香黑芝麻糊(生产日期/批号:E 2018/03/12/GL/E18),大肠菌群超标;标称广西大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手磨纯香黑芝麻糊(生产日期/批号:2017/12/21/GL),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超标。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并非致病菌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菌落总数超标可能是企业所使用的原辅料初始菌数较高,或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还有可能是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导致。


  霉菌是用来判定食品加工过程中被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的指标,霉菌污染可使食品腐败变质,破坏食品的色、香、味,降低食品的食用价值。霉菌超标原因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霉菌污染,或者是产品存储、运输条件控制不当导致流通环节抽取的样品被霉菌污染。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大肠菌群超标可能由于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或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受人员、工器具等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有灭菌工艺的产品灭菌不彻底而导致。


  2批次瓜子分别被检出过氧化值、糖精钠超标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不合格2批次,不合格产品为2批次瓜子,分别被检出过氧化值、糖精钠超标。分别为:标称河南开心仁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原味瓜子(生产日期/批号:2018-6-17),过氧化值(以脂肪计)超标;标称南昌正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阿毛香瓜子(生产日期/批号:2017-10-1),糖精钠(以糖精计)超标。


  过氧化值(以脂肪计)主要反映炒货食品中油脂是否氧化变质。随着产品中油脂氧化,过氧化值会逐步升高,虽一般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损害,但严重时会导致肠胃不适、腹泻等症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GB 19300-2014)中规定,熟制葵花籽过氧化值的最大限量值为0.80 g/100g,其他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过氧化值的最大限量值为0.50 g/100g。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在食用过程中需避免食用能明显辨别出哈喇等异味的炒货食品。造成过氧化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原料储存不当导致坚果与籽类的脂肪氧化、生产用油变质,或者储存过程中环境条件控制不当,导致产品酸败变质。


  糖精钠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甜味剂,其甜度比蔗糖甜300-500倍,在生物体内不被分解,由肾排出体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014)中规定带壳熟制坚果与籽类中糖精钠的最大使用量为0.12g/kg。


  除上述不合格产品外,还有调味品不合格4批次,其中2批次鸡味鲜精调味料检出甜蜜素超标,2批次酱油检出氨基酸态氮不达标。分别为:标称金华市鲜家旺食品调味厂生产的鸡味鲜精调味料(风味汤料)(生产日期/批号:2018-03-09//),标称金华市鲜家旺食品调味厂生产的鸡味鲜精调味料(风味汤料)(生产日期/批号:2018-05-22//),甜蜜素超标;标称江西省京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快阁酱油(生产日期/批号:2018-3-1),标称江西省京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特级快阁酱油(生产日期/批号:2018-2-23),氨基酸态氮(以氮计)不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