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推荐一个栽培技术成熟、收益稳定的经济作物——忘忧草。
黄花菜有个古名叫“忘忧草”,又称金针菜、安神菜,具有安神助眠的功效,现代研究证实,其具有较佳的健脑、抗衰老功能。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黄花菜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观为花,食为菜、用为药”的美称。它的胡萝卜素的含量不亚于胡萝卜,肉质肥大,花味清香,营养价值很高,是著名的碱性食品。
随着人口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压力也越来越大。能安神减压的黄花菜,就应运而生,成为了当代人们舌尖上的美食。市场前景也是非常可观。
栽培技术
● 地块选择
黄花菜基地应选择土壤中性或微酸性、质地疏松不黏重、排水方便的田地或山坡地种植。产地要远离工业“三废”、医院、公路主干线等污染源,土壤环境、灌溉水质和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
● 选用良种
黄花菜品种“十八格”具有抗性强、品质优、产量较高等优良种性。
● 种苗处理
黄花菜主要采用无性繁殖。种苗宜选用生长旺盛、单株多蘖、植株健壮、无病虫的多年生植株。移栽时,选择晴朗天气,挖起植株一侧30%左右的宿根,切去主根上的黑蒂,剪去肉质根上膨大的纺锤根,将宿根切割成单株( 每芽1片) 进行移栽。
● 合理密植
黄花菜可分为春季栽培和秋季栽培,春季栽培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进行移栽。为便于采摘和管理,宜采用宽行窄株种植。要求行距50~60cm、穴距30~35cm,每亩栽植0.36万~0.40万丛,每丛栽2~4株。栽植深度以3~5cm为宜。
● 中耕培土
黄花菜是肉质根,在肥沃疏松的土壤环境下,有利于其生长发育。中耕具有疏松土壤、增强透性、提温保湿、消灭杂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的作用。生育期间应中耕2~3次,第1次在幼苗出土时进行; 第2次在抽苔期进行,结合培土;冬季采收后再进行深中耕1次。
● 科学施肥
黄花菜要求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苔肥,补施蕾肥。有机肥要经过7~12d高温发酵,达到无害化要求才能施用,不施用硝态氮肥。基肥每亩 ( 下同) 施土杂肥1000~1300kg、复合肥30~40kg。为促进黄花菜早生快发,苗肥应适当早施,在春苗萌发时,施腐熟人粪尿300~400kg加硫酸钾5~6kg。抽苔期是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重要时期,此期需肥较多,应重施苔肥,可在黄花菜抽苔前10~15d结合中耕施尿素20~30kg加硫酸钾5kg。为防止黄花菜脱肥早衰,提高成蕾率,延长采摘期,增加产量,在采摘前25~30d补施蕾肥,可施尿素5~6kg。采收前20d停止施肥。
● 园水管理
干旱或浸渍对黄花菜植株生长和花蕾形成都十分不利,要经常保持园土湿润。尤其在抽苔期和现蕾期对水分敏感,此期缺水会造成严重落蕾,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防旱,保持土壤持水量70%~75%,避免因干旱而减产。同时,如遇长期降雨,应做好清理沟渠工作,及时排出明水、降低地下水位,避免因涝渍而减产。
● 保蕾措施
为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减少花蕾脱落,延长叶片功能期,可在抽苔始期喷施叶面肥进行保蕾,每亩用云大-120或1%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肥液,或用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噻苯隆60ml 对水60kg 进行喷施。
●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协调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严格按照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采收。危害黄花菜的病虫害主要有叶斑病和蚜虫等。药剂防治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和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限制使用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
◎ 叶斑病
一般在苗期发生,叶斑椭圆形或不定形,长径3~7mm、宽径1~2mm 或更宽,黄褐色,边缘色深,斑外围常具有黄色晕圈。当叶片病斑密布并连合时,往往使叶片呈褐色焦枯,相当触目。后期斑面视病原的不同而表现霉状物或小黑粒或小黑点病征。该病菌为真菌,是以菌丝体及子实体在病株上或病残体上存活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和再侵染接种体,从孔口、表皮或伤口侵入致病。可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收获后及时清除烧毁病残物,以减少菌源。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农业防治措施,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抗病力。防效较好的药剂有10%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在病害初见期任选一种药剂喷雾,隔7~10d防治1次,连治2~3次。
◎ 蚜虫
可选用吡虫啉、攻蚜、定虫脒等农药。用药时雾点要细,由于黄花菜叶片蜡质层厚,叶面光滑,可在药液中加入少量洗衣粉,以增加粘性,提高药效。在开花期间,可采用辣椒水、草木灰浸出液等生物源农药防治,以减少农药残留量。
● 适时采收
黄花菜一般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采收。采收前要用农产品安全快速仪器进行抽样检测,农药等有害有毒物质残留无超标时才能进行采收。干制黄花菜应在花蕾发育饱满、含苞未放,花蕾中部色泽金黄、两端呈绿色、顶端紫点褪去时采摘最好。